更重要的是,还有命的问题。
就其功能而言,可谓之神,就其存在而言,可谓之天。所为者为人道,不所为者为天道,为其所为而不为其不所为,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[14]。
诚是自然界的最高价值,它是内在的,不是外在的,就是说,诚是自然界自身所具有的,不是由超自然的力量授予的,也不是由人类赋予的。因此,礼的内容不仅仅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,还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。同样,他也进行了人禽之辨,只是与孟子不完全相同。思物而物之,孰与有物之所以成。天是没有主宰者的自然界,但有其自然法则,不为而成,不求而得,夫是之谓天职。
荀子所说的为,主要是指人为而言的,也就是他所说的人道或治道。三、节流开源,保护生物 荀子是主张满足人的欲望的,但不是无限制地满足一切欲望,礼的作用就在于养情而节欲。因此,他所说的知道,只能是知人之道。
这被认为是思孟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。一、天人之分与不求知天 荀子将天视为自然界,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。心何以知道,曰虚壹而静。天地为大矣,不诚则不能化万物,万物皆由天地所生、天地所化,但天地之生化万物,是由天地之诚所为。
官天地也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任用之,并不是主宰之。《中庸》所说是指参赞天地之化育,完成自然界的生命流行,荀子所说,虽有通过治道利用自然界资源的意思,但也有参赞化育的意思,且前者以后者为前提。
知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顺其天职,全其天功,知其所为与不所为。自然界既有生长万物的功能,也有各种灾害与变异,荀子则举了大量怪异的现象以说明这不过是天地之变,阴阳之化,并没有什么奇怪,更没有什么可怕。养诚是为了守仁、行义,仁义便成为人道的根本内容,并且要在实践中贯彻实行。因此,按照荀子的学说,人类利用自然是必然的、应该的,但是如果说要改造自然、主宰自然,则是不应当的。
水是一切生命之源,不仅日常生活需要水,农业生产需要水,山泽湖泊也需要水。大天而思之,孰与物畜而制之。他认为,人人都有自然欲望,这是天然合理的,一般人与圣人并无区别,守门之人与国君并无区别。只有人可以群,人类的活动是群体活动,人类与自然发生关系,是通过群体活动实现的。
正是后者,与他的礼的学说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。从后一方面说,人有义务保护万物特别是动植物,义体现出人类尊重自然的义务。
他说:修堤梁,通沟浍,行水潦,安水臧,以时决塞,岁虽凶败水旱,使民有所耘艾,司空之事也。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,这是处理人道与天道关系的基本原则。
但是,人类在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时,最重要的是治道。所以,知天与能参是统一的。这些论述都是很现实的,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识,所谓贤能之士,除了具有专业知识之外,更重要的还要有伦理道德意识和生态意识。好恶以节,喜怒以当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,但所谓节与当包含着理性原则。故有血气之属,莫知于人,故人之于其亲也,至死无穷。但是,如果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,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[30]。
荀子的主体思想是有限度的,不能夸大了。总之,二者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。
理性原则并不是先验的,而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,因而是客观的、普遍的,这就是荀子所说的通。[13]曲者曲尽也,即极尽人的一切努力,使其行为能够极尽其治道,使其天养能够极尽其适度,使其生命尽可能不受伤害,这就是知天。
其实,荀子也提出诚的学说,而且与思孟学派并无根本区别。所志于阴阳者,已其见知(王念孙谓,知作和)之可以治者矣。
修道而不贰(或作忒),则天不能使人受祸。正因为人的这种爱亲之知与动物有连续性,对于动物就不能无故伤害。慕其在天者则是大天而思之之类,对自然界充满各种幻想,以及对所以然的认识。就自然界而言,诚在变化之中而又支配着变化,成为一切变化的内在根据。
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使自然界的生物得到保护,即使不能尽其天年,也能尽可能地享受其生命而各得其宜。[35] 这是荀子天人合一说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。
因物而多之,孰与骋能而化之。就个体的人而言,荀子对天人关系也有一种生命价值的理解,这主要表现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。
既然如此,所谓制天命而用之就是在经验实践意义上通过人为的努力,遵循自然法则而利用自然的意思。……善之为道者,不诚则不独,不独则不形,不形则虽作于心,见于色,出于言,民犹若未从也,虽从必疑。
但是,如果不能善用,甚至破坏自然法则,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,那么,就要限制人对自然的认识,从而转到人类自身的修养实践上。[37] 所谓圣即是积学而成,又能尽伦的人。荀子的知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明于天人之分而守人道,以应天道。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学说。
因此,他主张人对自然的认识应当知有所止。今夫大鸟兽,则亡失其群匹,越月逾时,则必反铅(注,铅与沿同)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踯躅焉,踟蹰焉,然后能去之也。
但是,荀子在存在论之外,又提出价值论上的天人之学,诚便是属于这个层面的问题。……夫诚者,君子之所守也,而政事之本也。
血气之属即是有气有生有知的动物,人也是血气之属,因而具有动物所具有的属性。这虽然不同于孟子的人性学说,但也不是人类中心论的,这里也肯定了自然界的生命价值。